咨询热线:028-8608 0386
一站式体检专家 全面职业病体检协调一站式服务,一步到位,省事省钱更省心
查看内容

华医康医学体检中心:焦虑与焦虑症的思考

2018-3-12 16:30| 发布者: 四川职业病体检服务中心| 查看: 1422 |原作者: 华医康

对抗焦虑症的误区

觉得焦虑这个东西,需要通过合理的行为控制,就能好。(不解决根本问题的情况下)


或许可以通过调整生物钟;或者自我催眠,暗示,找心理医生倾诉;

或者吃一些补品药品等方法来实现。


但是大部分方法操作起来没有多少效果,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的焦虑症状,当然也是焦虑者自我感觉缓解了。

可是,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有问题不能解决,所以合理休息,药食只能是辅助,只能暂时缓解焦虑。

其实大部分焦虑症状最终都是自愈的。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率的自愈?

首先,你必须了解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顾名思义,你的焦虑情绪无法有效缓解,长时间存在形成症状了。起因可能是有件事情短时间无法解决,所以你会焦虑。

这很正常,每个人面对困难,面对棘手问题时,最开始的情绪都是焦虑,只是情绪存在时间不同。

有些人几秒就没了,而焦虑者是保留了情绪。我们必须明白,焦虑就是一种情绪而已,每个人都会有。而焦虑症的形成是因为建立了一个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是如何产生的呢?

行为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心理障碍的成因是个体学会了自我挫败或者无效的行为方式。

当一个人逃避焦虑的情境,焦虑会降低,但是恐怖就得以维持。

当我们逃避焦虑,一般会持续做强迫性行为或者强迫自己不思考,这便成了诱因。

当焦虑的时候,你一般会干嘛?

有些人会通过上网打游戏转移注意力,可能会短暂缓解但是过一会又开始焦虑。

为什么会这样?

根本原因当然是问题没解决,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做了这些行为。

你对这些行为的强化让心理障碍保留了下来。潜意识里形成了通过打游戏,运动就能不焦虑的错误思维。

然而运动,打游戏解决不了现实问题。所以下次新问题出现无法解决时又焦虑,然后你又运动。

如此反复,你从来没有正面对待过焦虑问题。恶性循环就产生了。

人类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

无论对什么东西都会产生耐受性。

渐渐我们会发现无论打游戏还是运动对焦虑减轻的效果越来越差,后面几乎会没有用。而焦虑时间也变得越来越久,一遇到问题你就会焦虑很久。所以我们是不是由始至终都错误对待这个东西了呢?


那么,到底该如何面对甚至克服焦虑症呢?

1:及时处理问题,不要拖延,形成良性循环。


焦虑的成因是问题,解决问题是釜底抽薪的办法。把焦虑的事情写下来,一件件去完成。如果暂时解决不了,请看2.

2:认识焦虑


焦虑和焦虑症的区别就是,焦虑症患者更关注焦虑本身,强调威胁性刺激,从而维持了焦虑。

患有焦虑症的人会更关注生活中可能会维持其焦虑的事物。

所以我们去看心理医生,他们的套路就是各种劝你接受它,问题我能接受还来看医生干嘛?但是接受确实是最好的办法,只是心理医生没有告诉你具体的操作方法。

正常情况下,焦虑会导致肾上腺素激增,散失理智。所以当我们焦虑的时候会按照身体本能沉迷痛苦。

而正确方法应该是: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学会观察焦虑情绪,人所有的情绪都不会持续很久。

道德经云: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你有过一直笑,笑一天的情况吗?之所以持续是行动了,去刻意缓解焦虑。

我们要做的是成为一个旁观者,对待自己情绪的旁观者。学会观察你的情绪,不去做任何事情影响它。

你会发现情绪有它自己的行动轨迹,这会让我们重新建立对焦虑的评估。一般情况下人会逃避焦虑,所以不认识焦虑。其实焦虑也就那么回事。

当你学会旁观,无论再发生更让你焦虑的事情,你都能保持冷静!因为你知道情绪很快会过去,你会有更多精力去寻找解决办法或者一步步去行动直到解决问题。

3:必须建立正确的思维逻辑,

你必须明白,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是错误的。这只会让我们再次面对问题时候更焦虑。

通常我们面对焦虑时的思维逻辑是这样的:

错误的逻辑: 焦虑—痛苦—寻找方法缓解—遇到问题继续焦虑—重复前面步骤

而正确的思维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正确的逻辑: 焦虑—痛苦—忍受痛苦—学会旁观焦虑—没什么大不了—不再过份关注

4:其他辅助方法

辅助的方法大部分是常识。

好好睡觉,良好的睡眠能直接降低焦虑发生的机会。坚持有规律的锻炼,这里的锻炼不是遇到焦虑再去跑步。

最后,喝热水治百病!‍

所以,焦虑症那又怎样呢,这只不过是一种情绪下的痛苦而已。焦虑就更不用提了。比起沉迷痛苦,我们更应该学会认识痛苦。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4号
电话:+86 028-8608 0386
传真:+86 028-8621 0981

Copyright © 2015 Powered by 四川职业病体检服务中心 ( 蜀ICP备2020029370号-1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