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龄偏好症(Chronophilias) Seto, M. C. (2017). The puzzle of male chronophilia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46(1), 1-20. 年龄偏好症是一种性倒错,最早由John Money提出。患有年龄偏好症的个体的性唤起指向对象、或性吸引力指向对象局限在一定年龄范围内。这和姑娘们说喜欢“大叔”、男人们喜欢少女不大一样。没有性别偏好症的人们,可能有自己的喜欢的性对象年龄范围,但实际上他们的性唤起并不局限于那个年龄段的对象。喜欢大叔的姑娘,可能也会喜欢小奶狗,喜欢少女的男人,可能也会喜欢御姐。但性别偏好症是指,除了个体所偏好的那个年龄段的对象,其他人都无法唤起个体的性趣。 Seto在文章中,用年龄偏好症的角度,在多重性取向的结构中重新思考恋婴癖、恋童癖、恋少癖和恋老癖,并提出了相关研究、研究局限和可验证的对后续研究的假设。 该研究引起一定的争论。不少学者认为,Seto将恋童癖与年龄偏好等同、甚至将其认为是一种性取向是不合理的,是替恋童癖开脱。Seto在后续发表的文章中又给予了一定回应。 2、流产与女性心理健康 Biggs, M. A., Upadhyay, U. D., Mcculloch, C. E., & Foster, D. G. (2017). Women's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5 years after receiving or being denied an abortion: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Jama Psychiatry, 74(2), 169. 该研究指在探讨寻求并接受了流产的女性,和寻求流产但遭到拒绝的女性,在5年内的心理健康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差异。反对女性流产的言论通常以“流产伤害女性”心理健康作为他们政治观点的基石,而的确,统计数据表明流产后女性的确有更大可能遭受抑郁症的攻击。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在医院、妇科诊所等地点招募女性被试,并对她们进行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最终有效数据是956份。调查结果显示,寻求流产并遭到拒绝的女性,比起寻求流产且接受了流产的女性,表现出了更多的焦虑、低自尊和更低的生活满意度,在抑郁情绪方面,二者并无显著差别。 这项研究显示,政客们试图通过宣扬“流产危害女性身体健康”来剥夺女性流产选择权是不合理的;当女性寻求流产时,这个要求遭到拒绝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后果。同时,该研究也引发了一些对女性流产后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和讨论。 3、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因素 Franklin, J. C., Ribeiro, J. D., Fox, K. R., Bentley, K. H., Kleiman, E. M., & Huang, X., et al. (2017). Risk factors for suicid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 a meta-analysis of 50 years of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3(2), 187. 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Suicidal thoughts and behaviors, STBs)是日渐受到重视的公共心理健康问题,这项研究认为,要治疗和预防自杀想法和行为,第一步就是建立风险因素机制(例如,纵向预测)。为了使从业者对50年来关于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因素机制有更系统的了解,该研究对300多篇旨在对自杀想法和行为进行纵向预测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 该荟萃分析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所有对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预测,只稍微比碰运气瞎猜准一点儿。没有任何系统的预测手段能较准确地,哪怕只是和随机瞎猜结果拉开一定差距地,预测到个体的自杀想法和行为。从业者们对自杀行为的预测能力在50年里完全没有提升。 并且,研究者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些原因分析。他认为,在过去的研究里,从业者们对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因素认识都过于同质,即,在“什么是引发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因素”这个问题上,从业者们的归纳和总结过于一致,这导致他们总看着个体心理表征中相同的地方,而一致对其他问题视而不见,从而导致预测准确率过低。 4、影响性取向的产前因素 Breedlove, S. M. (2017). Prenatal influences on human sexual orientation: expectations versus data.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1-10. 在非人类的脊椎动物中,大脑的性别分化主要靠性别激素起作用,雄性激素,例如睾丸酮,在大脑形成早期将它塑造成“雄性大脑”,而雄性激素水平低则会将大脑塑造成雌性大脑。研究者认为人类的性取向发展也有类似的规律。 先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食指无名指长度比、耳声发射等),同性恋女性比异性恋女性平均在产前暴露在更多的雄性激素中,这导致她们长大以后更喜欢女性。产前暴露在越多的雄性激素中,长大以后就更加喜欢女性,这一点也能推导到异性恋男性身上。大多数男性喜欢女性,因为雄性激素喜欢女性。 然而,在研究中,研究者对比了同性恋男性和异性恋男性的产前雄性激素水平,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距。于是研究者将男性性向研究转向母体对性激素的反应上,认为如果男胎之前有哥哥的话,母亲在怀哥哥时,与y染色体相关的蛋白会进入母亲体内形成抗体,这个抗体会影响二胎男孩的性取向。 总之,研究者得出结论:女同性恋比女异性恋暴露在更多的产前雄性激素中,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虽然在产前雄性激素水平上没有差距,但男同性恋更有可能拥有哥哥。该研究高举性取向二元论的大旗,对性取向流动论进行讨伐,在性学研究领域引起一定的争论。 5、有氧运动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 Firth, J., Stubbs, B., Rosenbaum, S., Vancampfort, D., Malchow, B., & Schuch, F., et al. (2017). Aerobic exercise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hizophrenia Bulletin, 43(3), 546. 认知功能缺陷在精神分裂患者中普遍存在,且对其的治疗效果通常都不显著。而身体运动对神经系统的改变渐渐获得了从业者的关注。这项研究主要是一项针对2016年至今已发布的、关于体育运动对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的论文的荟萃研究。该研究发现,指导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在有体育教练指导的情况下效果更明显。通过有氧运动的增加,经省分裂患者的工作记忆的认知范围得到提升,社会认知、注意/警觉等方面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一定恢复。 这项研究为锻炼能促进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似乎绵绵不绝哦,所以大家还不开始运动嘛。 |
Copyright © 2015 Powered by 四川职业病体检服务中心 ( 蜀ICP备2020029370号-1 )